近日天气炎热,门诊接诊了很多因为游泳引发中耳炎的孩子,对此,家长们很困惑,为什么游泳会得中耳炎呢?今天,上海虹桥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为大家介绍。
为什么儿童易得中耳炎?
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,好发于婴幼儿,冬春季多见,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、溶血性链球菌。部分治疗不及时病人可导致鼓膜穿孔引起患耳流脓及听力下降。
人体中耳的鼓室并不是完全封闭的,它通过一个“密道”与外界(鼻咽)相通。这个密道就是咽鼓管,它是鼓室与鼻咽相通的通道,细菌就是通过这个管子,进入中耳的。
成人和婴幼儿的咽鼓管有很大的区别,不仅形态上不似成人的咽鼓管较长而成一定的角度,而是短、平、宽,并且位置低。加之儿童的免疫功能发育尚未完全,细菌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而引起中耳炎!
游泳为什么容易患中耳炎?
中耳位于外耳道深部,外侧由鼓膜与外耳道分隔,正常情况下,鼓膜能阻止外耳道的细菌及水进入中耳,所以一般情况下,游泳时水是不会进入中耳的。但如果在游泳过程中嬉水不当,或者在游泳前后挖耳姿势错误且用力过大,很容易损伤外耳道及鼓膜,水中或外耳道的细菌进入中耳,引发中耳炎。
此外,中耳向内通过咽鼓管与鼻腔、咽腔相通,在游泳中如果呛水了处理不当,易将泳池水压入鼻窦,细菌进入中耳道也易引发中耳炎。由于儿童较成人的免疫力、抵抗力都较差,对外界适应能力不足,所以在上述情况下就更易患中耳炎。
游泳后怎么能知道孩子得了中耳炎?
中耳炎的早期症状是耳痛,耳胀、听力下降。
当孩子游泳后出现听力下降、耳内疼痛,耳鸣,耳膜有“咕噜咕噜”的声音时,则应考虑有急性中耳炎的可能。若本身有鼻窦炎的小儿,出现以上情况更须留意,并应及时到医院耳鼻喉科诊治。
医生可依据病史、症状,耳镜查看鼓膜情况,而作出诊断。必要时还需进一步行听功能或影像学检查以确诊。
家长要特别注意:中耳炎危害大,易反复发作,可导致耳鸣、听力减退,甚至失聪。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,可转成慢性,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。
游泳时应怎么预防中耳炎的发生?
1、当患有上呼吸道感染、鼻腔内有病变(如鼻窦炎)、慢性中耳炎、鼓膜穿孔正在流脓的患者暂时不宜游泳。
2、游泳前,最好检查耳道,若发现耳耵,最好到医院由医生处理。千万不要私自乱掏耳朵。
3、游泳的时候应该戴上游泳专用的防水耳塞。
4、游泳时尽量不做大动作游泳(如跳水),避免呛水。
5、呛水时,应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,将另一侧鼻腔内的分泌物擤出,以免擤鼻方法错误导致污水和细菌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,导致中耳炎。
6、游泳后应用清洁的医用棉签将外耳道的水分吸干。
7、游泳上岸后可歪头扯耳,或者侧头单脚跳跃,用手掌心对着耳朵压三四次,使耳朵里的水流干。
温馨提醒:如果您还有疑问,可点击免费“ 在线咨询”或拨打免费 热线:0579-82125120在线沟通。网络预约领取预约号,优先就诊,可免排队等候之苦!